Go语言北京用户组的发起人郝林在北京GDG(GoogleDeveloperGroup)于年11月8日举办的DevFest活动上进行了一次演讲,题目为《Go语言简介年发展趋势》。此次演讲旨在向广大Google应用开发者以及编程爱好者介绍Go语言,并增强大家对Go语言的认知和兴趣。
Go语言是一门静态类型、编译型的通用编程语言。它的目标是作为云计算时代的C语言。目前,Go语言已经发展到了1.5.x版本序列,已经进入到了全并发的时代。所谓“全并发”是指开发者可以使用Go语言轻易地编写出高效的并发程序,并且Go语言运行时(runtime)系统的内部运作(比如GC等)几乎不会对基于它运行的应用程序造成任何影响。也就是说,用Go语言编写实现的应用程序及其依托的Go语言运行时系统可以完全并发地运行。
Go1.5的发布预示着Go语言的高速发展。在这个版本中,Go语言已经完成了自省。编程语言的“自省”即使用自己来编写自己。因此,我们从源码编译Go1.5的必要条件是当前计算机中已安装有Go1.4。Go语言的高速发展还得益于业界对Go语言的认可以及基于Go语言的第三方库和软件如雨后春笋搬生出(这一点大家可以到Github上验明)。国内的Go语言爱好者的增长势头很猛,甚至超出了美国本土的增长速度。这也在国内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Go程序开发者以及基于Go语言的软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谢孟军的全栈Web框架Beego、PingCAP(刘奇领衔)的分布式存储系统TiDB,以及毛剑开发的分布式消息推送系统gopush-cluster,等等。
由于讲稿原文体积不小,故请大家点击原文以查看《Go语言简介年发展趋势》的完整讲稿。(明后天,我们会放出来自CuriosityChina的技术负责人水羽哲的《Golang工具链选择》的讲稿,敬请期待)
顺便说一句,Go语言北京用户组作为一个成立较早的国内Go语言学习民间组织已在年主办了多场meetup和hackathon,并借此希望凝聚驻扎在北京的喜欢Go语言的开发者、公司和相关组织共建国内的Go语言生态,让如此优秀的技术得以在国内开花结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