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研究生来说,无论是理工科专业还是人文社科专业,在研究生阶段,都要从事一定的学术科研活动。学术科研方面的能力和表现,作为衡量一个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众多高校选拔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参考要素之一。
老师看重科研经历,主要是因为研究生阶段主要是以从事科研工作为主,需要拥有提出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阶段有相关科研经历会对未来起到一定帮助。
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参加科研活动的体会,可以考察一个学生对待科研的态度和是否适合从事自己的研究方向,这点对于有意向申请直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大体了解学生对专业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此外,很多学校的保研资格选拔条件,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情况下,对于某些获得过科技创新方面较高奖项的学生,会有一定的特殊政策。
如前所述,决定推免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成绩与排名,科研表现只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
各大高校对申请者科研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本科阶段在学术科研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无疑会在同等情况下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最终的成功推免添砖加瓦。
很多同学这个时候就会问了,我什么时候做科研?这个问题在后台和论坛网站里经常会看到,在《保研一本通》学习规划篇第5章里有提到“
一年级基础课程学习任务较重,特别是理工科专业,扎实的数理基础会为未来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很多“科创达人”的科创经历始于二年级。”
由于文理科专业在学术科研方面既有一些共通之处又各有特色,所以在必要的地方我们会根据文理不同分别阐述。
1人文社科专业科研规划
1.多学习
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学好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基本研究对象、基本范畴、研究方法,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形成一定程度的专业思维方式,才能在后续的科研中游刃有余。
正是因为科研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所以,大家应该在大一的时候好好学习校内课程,在初步了解了本专业这个学科真正迈入专业领域时,才有能力和兴趣去研读更为艰深的专业著作。
2.多读书
俗话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对科研工作而言,多读书,尤其是阅读专业内或专业相关的学术论著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开阔知识眼界。
课本只是对知识体系的简要总结,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离开了知识的“原点”就脱离了学科发展的体系和思路,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般。
那我们要着重研读哪些书呢?我们在学习专业课时,很多老师都会推荐一些阅读书目,但因为课程很多,阅读书目也会有很多。笔者的建议是,每门课程选取一到两本较为经典的来读。
结合笔者个人的学习经历来看,大家一定要重视学科历史课程的学习,很多专业尤其是一些理论性稍强的专业一般都会开设学术史课程,如政治学经常开设《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直接而迅速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建树。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结合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专业名著配合阅读,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实际上,很多老师在讲授本专业学科思想发展史的教学过程中,都会在课前推荐书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那些厚厚的推荐书目,由于语言或内容的晦涩难懂,往往令人觉得枯燥,但我们应当利用这样的机会,强迫自己多读点书。当这类书读得多了,自然就能体会出其中的味道。
除了多读一点专业相关书籍之外,还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有选择性地多读点好书。比如喜欢文学小说的,就多读些文学作品,喜欢历史的,就多看点历史传记。
总之,我们要抓住大学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广泛阅读,不要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看电影、打游戏上。多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做好科研,更是我们扩大视野、提升自己内在修养的绝佳途径。
对于读书,有人可能会问:“我已经大三了,大一大二也只是学了专业课,看了专业教材,没怎么看书,我能做好科研吗?”其实对本科生来说,学术论著的阅读主要是帮助我们形成一种学术思维和视野,这在以后都可以弥补。
如果这方面缺乏积累,也是可以尝试本科生的学术科研活动的,尤其对那些仅是为了在保研面试中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本身对科研并无多大兴趣的同学来说。
但是,研究生阶段会常常和导师一起从事科研活动,那时更需要大量阅读,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有时间还是多读些好书。
3.多思考
前面我们曾说过,一定的问题意识是从事科研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一定的问题意识对从事学术科研活动非常重要。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我们要有能力去把握问题的实质,将各种现象和事物梳理清楚,在较短时间内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抽象出一般性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价格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