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上半年同学问的比较多的问题一是关于简历怎么写?二是关于作品怎么做?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两个问题。
简历和作品千万不要这么做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跟各位同学分享一下,企业的常规招聘流程。
首先,你的简历先通过人事的审核,人事通常不负责专业能力,那是你的主管会把关的;人事主要工作是从简历和作品的大致信息中判断是否符合他们的招聘情况。那么,咱们就要先搞清楚哪些简历作品会夭折于人事之手,又有哪些作品会给你加分。
01
文件夹命名
人事小姐姐每天会审核诸多简历(这里简称简历),工作效率就是第一要素,当候选人发个命名为"/efwed/未命名/隔壁的小王设计说"的文件夹过来,人事第一影响就减分了。
正确做法:求职职位(专业名称)+姓名
这样可以大大节约人事的阅读分类时间,不要小看了这个命名,一个小小的细节人事可以看出你的职业素养以及换位思考的基本能力。
02
掏家底式打包
有些求职者,本来简历写的还可以,人事满怀期待打开作品的时候,一下子眼花缭乱了,作品集里五花八门的堆放着从上学开始所有的图标、临摹习作等,有的是随意的打包在一个文件夹,有的会跟套娃似的一层又一层,这样时候请注意,还是效率问题,人事不会因为你打包的多,而觉得你有诚意,反而是言多必失,物极必反,给的多,也就更可能被看出不足。
正确做法:作品贵在精不在多+有针对地呈现作品
要记得,对于面试官来说“所有不能体现具体能力的作品都是废品”;何为针对性呈现,如果招聘的是移动UI,那么你的作品集应该集中在界面跟ICON,其他的挑出重点能代表能力的即可。
03
临摹作品可以放,但是要写清楚
我们在招聘美术老师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个例子,一位候选人,简历和作品集通过了人事的筛选,隔天和专业老师面谈的时候,一副号称原创的作品居然和某艺术馆正在展出的极其相似,这个就尴尬了。当然肯定是不能通过专业面试的。
正确做法:真实描述
尤其对于初入行的应届生来说,没有商业化作品很正常,我们呈现临摹作品也是可以展示基本功的,但是还是鼓励大家勇于尝试去创作一些原创,毕竟拷贝这个事情复印机早就取代人类了,但是创作一直无法被取代。
这样做会好感倍增
01
格式方便浏览
推荐PPT、PDF等直接可以一眼看完的格式,文件夹层级太多的话不推荐,长图容易压缩画质需要考虑发布的地方(微博还行),也不做重点推荐,高级点的可以做成瀑布流形式。
02
挑选有看头的案例
作品集顾名思义就是用作品来展现个人实力的,要知道设计师不是跑量的工作,是需要重质的工作。堆很多作品不一定就是好的,有句话叫言多必失,没有筛选过放很多的作品进去很有可能为自己挖坑。要知道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会根据你的作品提问的。
03
真实可靠
不要心存侥幸,大点的公司会有背景调查。因为背调出问题,把Offer收回这种事情是真的存在的。并且不是危言耸听,有些公司会对背景调查出问题的求职者进行不固定的冻结时间…就是有可能再也进不去了。
04
作品集也是作品
这是一个加分项,设计师无处不设计,作品集也是作品的话,印象分蹭蹭蹭的涨起来。
献给正在寻找工作的优秀萝卜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