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荣德艺双修,专注致力于木雕工艺行业的交流发展、精进及传承的同时,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并作出特殊贡献。
年,在澳洲佛光山,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市举办大型雕塑艺术专题巡回展《巧夺天工木雕艺术展》,并义卖数百件木雕作品捐赠予正在筹建的澳洲第一所华人大学——南天大学。
年,参与福建省慈善总会捐款助孤,荣获表彰。
年中国红十字会举办“春暖中国(莆田)工艺珍藏品爱心拍卖晚会”拍卖,李凤荣积极参加,选送作品拍卖所得42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于医疗、助学等公益事业,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授予颁发“人道、博爱、奉献”捐赠纪念奖牌;
年,参与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发起的“捐书助学献爱心”活动,受到表彰。
年,李凤荣个人作品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于上海世博中心馆展示,作品深获中外嘉宾好评,檀香木雕《富贵连绵》捐赠于上海世博中心馆展示收藏,并荣获王岐山、俞正声签名授予“荣誉纪念证书”,上海市人民政府也为此颁发了表彰证书。
个人荣誉年福建省文联授予个人“福建省民间艺术家”称号;
年福建省经贸委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
年福建省文联授予“福建省青年民间工艺大师”荣誉称号;
年参加北京“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取得优异成绩,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特授“个人贡献奖”;
年荣获中国民协评选的“中国十佳民间艺人”提名;
年被编入由世界人物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国际交流系列《世界名人录》;
年莆田市人事局授予“中级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年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年度中国收藏家喜爱的木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年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年参加“春暖中国(莆田)工艺珍藏品爱心拍卖晚会”拍卖,作品拍卖所得全部捐献于医疗、助学等公益事业,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授予颁发“人道博爱奉献”捐赠纪念奖牌;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三届(年度)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年由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年参加“捐书助学献爱心”公益事业,由福建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心系桑梓?情满教育”荣誉牌匾;
年福建电视台“八闽慈善”创办人;
年当选“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
年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年福建省经贸委特聘为“第四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评选”活动专家评审委员;
年当选“第二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首届中国木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年由工信部、文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共同授予“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一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年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莆田市首批优秀人才”;
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聘请为“第五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年担任“莆田市第三届工艺美术协会”荣誉会长;年当选“福建省沉香协会”首届理事会会长;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莆田传统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年广东省沉香协会评选为全国沉香行业“十大风云人物”;
年担任莆田学院(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研究院顾问;
年担任“香港妈祖文化联谊”会永远荣誉会长;
年担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艺术品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年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聘请为高级顾问;
年担任“海南省降真香协会”名誉会长;
年当选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竹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聘请为“‘观澜杯’全国红木雕刻大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年担任“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委员会”名誉会长;
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聘请为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华工艺精品奖”专家评委;
年深圳市沉香行业协会聘请为“终身荣誉会长”;
年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聘请为“中国(东莞·第六届)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特别高级顾问;
年中共莆田市荔城区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年担任“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兼职教授;
年担任“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年担任“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木艺研究院”院长;
年担任“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佛造像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年担任“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年担任“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
年担任“中国普陀山书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年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年担任“海南省评选推荐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年担任“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评委;
年担任“第十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评委;
年担任莆田学院客座教授;
年担任“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年担任福建省沉香鉴定检测中心主任;
年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
珍品馆藏年檀香木雕《群仙祝寿》收藏于“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
年沉香木雕《童子拜观音》收藏于“福建省民间艺术馆”。
年檀香木雕《花篮》收藏于“温州博物馆”。
年檀香木雕《富贵连绵》捐赠于“上海世博中心馆”展示收藏,并荣获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签名授予“荣誉纪念证书”。
年木雕作品《平安如意》、《富贵人生》、《花团锦簇》收藏于“中国木雕艺术馆”。
年檀香木雕《三星拱照》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年木雕作品《九莲观音》收藏于“南昌工学院博物馆”。
年沉香木雕《琴棋书画》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部分获奖作品檀香木雕《渡世三十三观音》荣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沉香木雕《荷叶观音》获金奖。
沉香木雕《八仙聚会》《持莲观音》双双荣获“(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金奖;
沉香木雕《八仙过海》荣获“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
檀香木雕《渡世三十三观音》荣获“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特等金奖。
檀香木雕《群仙集庆》荣获“第三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金奖;
作品《群仙祝寿》荣获“首届中国礼品设计大赛”(工艺类)金奖;
作品《群仙拜寿》荣获“第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檀香木雕《卧佛》荣获“福建省首届青年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金奖;
作品《群仙赴寿图》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银奖,并荣获“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特授个人贡献奖;
沉香木雕《十六弥勒》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檀香木雕《渡世三十三观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沉香木雕《渡世三十三观音》荣获“第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
檀香木雕《三十三观音》荣获“大连国际古典家具暨雕刻精品博览会”特等金奖;
海南黄花梨《天道酬勤》荣获“第四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
檀香木雕《渡世三十三观音》荣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金奖;
黄杨木雕《桑榆故里》荣获“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檀香木雕《盛世春光》荣获“首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黄杨木雕《春颂祥和》荣获“中国(深圳)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檀香木雕《九重春色》荣获“第二届(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花梨木雕《猴门多福寿》荣获“一品徽韵·首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金奖;
黄杨木雕《春颂祥和》荣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檀香木雕《瑶池集庆》荣获“第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檀香木雕《瑶池集庆》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等金奖。
檀香木雕《瑶池集庆》荣获“首届福建版权创意精品展”金奖;
檀香木雕《瑶池集庆》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深圳)优秀作品评选”金奖;
檀香木雕《十八罗汉拜佛祖》荣获“第四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沉香木雕《十六弥勒》荣获“第三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金奖;
檀香木雕《天官赐福》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檀香木雕《群仙祝寿》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
沉香木雕《十八罗汉拜佛祖》获金奖;
香榧木雕《寿星》荣获“《‘华礼奖’中国礼仪休闲用品设计大赛》商务礼品类”金奖。
黄杨木雕《惠安女》荣获“上海世博会‘中华艺术?国家大师珍品系列荟展’中华木雕精品展”特别金奖;
檀香木雕《满堂佛》荣获“中国(深圳)第六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檀香木雕《和谐》荣获“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优秀作品评选”金奖;
檀香木雕《天官赐福》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
檀香木雕《渡世三十三观音》荣获“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黄杨木雕《山居福祉》荣获“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
檀香木雕《渡世三十三观音》荣获“‘海峡杯’木雕精品大奖赛“金奖;
檀香木雕《渡世三十三观音》荣获“第六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檀香木雕《满堂佛》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檀香木雕《渡世三十三观音》荣获“第六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全国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
黄杨木雕作品《惠安女》荣获“第六届‘华礼奖’中国礼品设计大赛”国务政务类金奖;
沉香作品《荷鹭映夏》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沉香作品《云龙》获金奖;
檀香木雕《天官赐福》荣获“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北京)礼品交易会暨国务政务礼品大师精品展”金奖;
檀香木雕《花开盛世》荣获“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沉香作品《十八罗汉朝圣》荣获“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
檀香木雕《山居福祉》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
沉香作品《渔樵耕读》荣获“中国(莆田)百名工艺美术大师创新精品展暨年首届中华‘国艺杯’”特别金奖;
沉香作品《渔樵耕读》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
人物经历
初学手艺
年,李凤荣出生于福建莆田的一个木雕世家,其父亲李农民是当时莆田木雕界最为知名的“修光”和“开脸”师傅。出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李凤荣从小就对木雕技艺耳濡目染,很早就接受父亲关于木雕最初始的“庭训”。年,因为家境清贫,作为家中长子,年仅11岁的李凤荣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到他就职的莆田县工艺一厂学艺。通过一些时日的磨砺,掌握了打制刀具和磨刀以后,李凤荣就正式步入木雕技艺的的学习阶段,尤以修光为钻研方向,并在父亲的亲自教导下,学习开脸、手脚、肖影等修光工艺。
三年后,李凤荣独立完成修光的坯模已达到厂里的最高精度标准,开脸的手艺日益渐长。在工艺厂的最初几年,李凤荣除了跟随父亲学艺,厂里的前辈们皆对李凤荣关爱有加,精心给予其教导和指点。
勤学精进年成立的城厢木雕社(年更名为莆田工艺一厂)是莆田工艺美术人才成长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影响莆田工艺美术发展的卓越人才。
年,年仅16岁的李凤荣就已成为工艺一厂的研究组一员,在厂内从事木雕及牙雕门类的修光雕刻工艺,并随行于堂伯父黄丹桂身旁进修学艺。当时,黄丹桂业余创作凿坯的作品大部分交由李凤荣修光,而且时常对他的技艺进行深入指点,并教导他学习打坯,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言传身教于他,使他的木雕技艺日趋精进。
父亲与伯父的手艺在当地声名显赫,时常应邀为民间一些宫庙神像雕刻塑像,一有机会就会唤上李凤荣一道前往,让他参与修光的工序。在这一过程中,李凤荣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拓。
除了父亲与伯父,莆田其他几位莆田木雕大师佘文科、朱榜首、方文桃、佘国平、闵国霖等人,也是李凤荣学艺路上的良师益友,令李凤荣受益良多。李凤荣在继承祖传的李氏木雕技艺基础上吸取并传承了莆田老一辈木雕艺人各自的特长技艺,可以说是广学诸家、博采众长。
广泛实践
当年,民间许多宫庙历史久远,但因“文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许多神像并没有留下可参考的图片资料,关于神像的脸谱、表情、形体、动态、着装以及各种法宝配件等等,皆由当地乡里的老人或庙老回忆口述,所以造像难度大,特别考验创作和塑形能力。作为年轻小伙的李凤荣面对当地乡里人的质疑,依靠自己的真功夫迎难而上,最终赢得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也激励了他在雕刻艺术的道路上一直奋进。
李凤荣一直感恩于那些年民间宫庙神像雕造的诸多经历,其中包括与堂兄等人合作的江口东岳观(其观音像由李凤荣独立雕制)、明安殿二期重建工程、刘庄、海星、下社埔、哆头半路亭、“陈大哥庙”、新县大所宫、笏石大宫等神像木雕。后来李凤荣还独立承揽了东峤魏厝宫等处神像木雕的创作等等,乃至扩展到国内外各地的佛像神像雕刻。
自主创业
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经济稳步发展,百业待兴,莆田工艺美术行业亦迎来了它的春天。李凤荣从石东雕刻厂辞职回乡,除了承接民间宫庙雕像的“外出业务”,平日就在家中教徒授艺并承接一些上门定制或加工的活计,并开始创办自己的木雕加工厂。
因莆田与台湾、香港地区和东南亚的地缘优势,使李凤荣一开始接触到沉香、檀香雕制加工。后来,经过长远考虑,李凤荣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珍稀名贵木材上。
年,随着生意步入正轨,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从台湾慕名而来的客商络绎不绝。在高峰时,李凤荣工厂的雕刻车间聘用雕刻师有一百多人。工厂设计创作的许多产品成为市场竞相模仿的对象,产品在台湾的工艺品市场销售紧俏、反响强烈。许多外乡的雕刻工匠前来他的工厂应聘,要求半工半学,希望自己能在雕刻技艺上更加精进。
专注沉檀
此后三十多年光阴,李凤荣一直致力于沉香、檀香等珍稀名贵木材的研究及雕刻,涉及题材有宗教造像、传统人物、花鸟山水等。作品受到国内外业界的好评及收藏家的钟情购藏。
李凤荣对檀香、沉香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主要来源于这三十多年来雕刻积累的经验。他认识到,只有对原料有了具体的认识和了解,对其进行雕刻题材的拟定,根据材料的外在形态和油线分布进行设计布局,最后着刀雕刻,才能做出一件好作品。
不论是檀香木雕还是沉香木雕,其雕刻工艺选择的是立体圆雕、平雕,抑或是高浮雕、浅浮雕等,都只是作为一种外在表现的手法,更重要的是懂得欣赏每一块材料的天然之美,读懂它特有的自然语言,能够带着情感去雕琢它,赋予它更生动和鲜活的艺术生命。
而雕刻师所能给予的是创造出它的第二次生命,因材施艺,丰富它的艺术语言,透过木雕艺术的角度,去品鉴自然和工艺相结合的无穷魅力,体味一件木雕艺术作品的前世和今生。
木雕技艺
立体圆雕
立体圆雕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雕刻技艺,它要求雕刻艺术家尽可能最大限制地发挥材料本身的价值和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李凤荣的木雕作品四周皆可入画。即使是以一面为主的浮雕,上、下、内、外也能体现多层次的艺术效果。这种工艺要求艺术家对作品的把握要老练到位。
构思绘稿
学院派的木雕创作在打坯前,通常事先画好设计图和草稿,李凤荣则是另辟蹊径,把草稿直接画在木头上。一是求中线确定作品中心。比如:一尊几十公分高的观音,先要在底部画线找出中心点,确定头部中轴,然后运刀打坯。二是以头长为标准合理确定身体各部位的比例。
木雕界行话叫“立七、行六、坐五、盘三五”,即站姿、行姿、正坐姿、结趺坐姿与头部所形成的不同比例。三是科学把握头脸部的比例尺寸。遵循“三庭五部(眼)法”,还有肩宽是头宽的两倍等民间法则。
当然这是简约的口诀法,在处理男女、老少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物雕刻时,要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调整到合理的比例。
雕赋神韵
李凤荣木雕技艺娴熟,也体现在他善于把握木头的自然语言:作品中对天然木纹的巧用、运刀奏凿形成的木趣、木纹年轮的暴露所显现出来的木韵等等,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和谐而神奇的处理。比如一件黄杨木雕作品,雕刻的题材是“花好月圆”,但在这件作品里你会无意中发现有一只“猫”,那是木纹纹理自然扭曲而形成的,猫的脸部清晰可见。
创作题材
木雕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是无声的语言和立体的诗篇,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静观李氏木雕工艺,在每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