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言职找工作很久了,还是没有offer
01找工作很久了,还是没有offer
最近,朋友燕子在找工作,但是连着面了几家之后,都没有给她发offer,她都有点灰心丧气,感慨自己35岁的高龄还要再就业,可是企业都不喜欢年龄大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问她难道就没有一家不介意你的年龄吗,都是因为这个拒绝你的吗?“倒也不一定。怎么说呢,好像有那么一两家是吧,别的可能是因为我过去在一家公司待太久了,也有可能因为我的相关经验不够.......哎呀,我自己也不确定了。而且我越来越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燕子的状态代表了很多求职者的状态:面试了很多企业没有拿到offer,然后继续投简历继续面试。既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也没有好好分析失败原因,看似“急功近利”地想找到好工作,可是行动上却及其“佛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就不足为奇。想改变这种状态,我推荐一个自己求职时常用并且有效的方法:做记录。说来也简单,就是把你求职的过程用文档、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明晰求职目标,总结求职经验和教训,精准、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02为什么我们要对求职过程做记录?
有人会说,找工作已经很辛苦了,为什么要弄得和在公司做项目一样,事无巨细存档?原因有二:1.我们需要借鉴历史信息现在假定这样一个场景:你收到A手机大厂的邀约电话,你挑灯夜战拜读了手机行业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市场格局、未来前景等,然后在第二天的面试中侃侃而谈,深得面试官的赏识。回到家你坐等offer,期间你收到了另一家手机大厂B的邀约面试电话,你应约,准备择优选择。照例你要做一番行业、企业、职位的信息搜集,不过行业的信息,你在几天前已经做过功课了,你调用大脑里掌管记忆的区域为你工作时,却发现知识有点支离破碎。于是你只好再次打开浏览器,查看历史浏览记录,可是cookie也被你清理了,最后你不得不重新检索关于行业的信息,而这些花费了你将近半个小时。这个时候你对自己说:要是当时保存在文档里就好了。这就是做记录的好处,帮助我们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调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当下的问题。大脑的记忆力是最不可靠的。遗忘曲线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新学一项知识后,如果不复习,第二天只留存原来的33.7%,遗忘速度会随着时间减慢,一周后留存25.4%,一个月后仅剩21.1%。基于此,我们将有用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才能在未来有据可查。2.避免凭直觉做决策面试的时候我们常常面临取舍,比如手里有多个offer,你该如何选择?你大可以在脑海里过一遍每一个offer的优缺点,然后用你所谓的“深思熟虑”选择一个;也可以查看一下你之前针对每个面试岗位做的信息记录、职位分析、个人的职业发展的匹配度,最终将offer的优缺点列出一个表格,让这些“数据”帮助你做出决策。前者很大程度上凭直觉,而后者则是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搜集、科学的分析之后做出的理性决策,二者一对比,高下立见。求职的过程中几乎时刻都面临决策,做记录能帮我们通过信息、数据来做出理性判断,而不是陷入凭直觉做决策的误区。03求职记录三部曲
好了,现在你知道做记录很重要了,我们这一部分就来讨论一下如何完成求职过程中的信息记录。分为三个部分:面试前的信息搜集、面试中的沟通、面试后的复盘和分析,前两项重在记录,最后一项重在分析。我把它们称之为求职记录三部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的工具有文档、表格、思维导图、印象笔记(或其他在线笔记工具)、PPT等工具,最后产生的文件如下表。求职记录三部曲当中涉及的文件一、面试前的信息搜集面试前我们要做功课,搜集行业信息、企业信息和岗位信息,我们可以在EXCEL的同一个工作簿当中做三个表,分别是:行业信息搜集表、企业信息搜集表和岗位信息统计表。1.行业信息统计表求职时的行业信息有三个作用:第一帮助自己全方位了解行业的发展潜力,作为是否进入此行业的决策依据之一,当然如果你是在此行业已工作多年,则是通过最新的行业状况来做出对行业趋势的判断;第二为了应对面试官的提问,比如:谈谈你对XX行业的看法;第三通过梳理行业的脉络,对应聘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有初步的判断。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对这些信息“眼过一遍”,但事实是这样记忆比较凌乱和松散,通过“手过一遍”,便能将其系统化、结构化,便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行业信息一般包含发展历程、行业现状、市场容量、竞争格局、未来前景等,将这些信息列示在excel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