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年的就业季如约而至。相信各位应届毕业生心中有对母校的不舍,有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对初入职场的焦虑。
如何做好一份简历?如何在面试中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或许此刻的你正不得不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为此,我们特别开设了求职课堂栏目,邀请学校工作在就业一线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老师,就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助力大家的就业之旅!
本期我们邀请的是高级翻译学院辅导员吴玫老师。
在制作简历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会陷入误区:是不是一定要格式新颖,吸引眼球?是不是不顾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铺天盖地写一遍?是不是还有错别字,排版凌乱重点模糊?是不是一份简历打天下,所有单位都用它?既然要制作简历,就要制作好的简历,“好”意味着两个字——适合。适合即“适宜、符合”,这意味着简历要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要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要符合简历的基本标准。
简历是人职匹配后的结果
一份简历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每份简历都应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从何而来?这取决于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岗位职责的分析和理解。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认真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例如,岗位职责中有这样两条:一是具备出色的口笔译能力;二是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通过第一条,可以知道这个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较强的翻译能力,而且口译笔译能力都要具备。所以如果投简历的话,应该在专业实践中对应的列出口译和笔译的实践经历,不可偏废其一。第二条则说明需要有比较好的抗压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所以在简历中也要匹配和体现相关内容。
简历内容要真实准确
不要弄虚作假
每个毕业生都希望自己的简历能在众多简历中脱颖而出,于是个别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符合招聘单位的岗位需求,想方设法的捏造或者夸大自己的学习、实践经历。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行为不能被接受。没有了诚信,就算再才华横溢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作为高翻学院的辅导员,我在检查同学们的简历过程中,就曾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个同学因为自己的专业实践太少,就借用了她男朋友的一个实践经历,恰巧那次实践活动是我负责沟通的。我在问她具体细节时,她就答不出来了。还有,同一项目,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应聘者的实习经历中出现,并且简历的主人都被冠以“项目负责人”的称号等等,以上应聘者的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避免在简历中出现小错误
虽然只是一个小错误,但失去的可能是大机会。比如:学习起止时间上,“年9月至年7月”写成了“年9月至年7月”;手机号码11位写成10位或13位等等。所以往往一个符号、一个字、一个数字的“小错误”就会让简历被筛掉。个中原因也很容易明白,基本的小错误都不能避免的人,能值得公司信任么?小问题犯得多,是不负责任、不细心的直接体现。
好简历的标准
简洁明了
简历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联系方式、教育背景、实习实践、校园活动经历、荣誉奖励、爱好特长等。一般来说,简历内容是一页A4纸的长度。限于篇幅,应该对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字斟句酌。有一个方法就是:多用数字,善用动词。在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时少用一些形容词,多用表示数量和程度的词,避免长篇累牍。HR在简历的初次筛选时,面对着数千份的简历,往往会根据用人单位岗位条件的一些关键词(比如毕业学校、专业、学历等)进行快速浏览,制作简单明了的简历,可能会赢得更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