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个职场社交软件上
有网友吐槽自己的前同事
通过简历造假拿到国内某大厂60w年薪的Offer
图/某社交软件截图
帖子一出立即引出热议
甚至有网友还在帖子下面开了投票
“简历造假该不该开除?”
出人意料的是,80%的人都认为不该开除
职场人对“简历造假”的包容程度可见一斑
难道简历造假真的被默许?
为了拿到高薪Offer,可以随意夸大自己的简历?
1
简历包装等于简历造假吗?
在讨论简历造假是否被允许之前,主页君要先说明一个知识点:简历造假≠简历包装!
简历造假是什么呢?是把客观事实黑的说成白的,完全颠倒实际情况的说法。比如:
学历造假:一年硕写成两年硕士;北美TOP写成TOP30;非全日制写成全日制;冷门专业换成岗位对口专业
实习经历造假:实习一个月写成实习三个月;小会计事务所实习,做假实习证明说成四大实习
技能造假:只会表格统计等基本操作写成精通Excel;只用过一次Python写成熟练掌握
而简历包装,以上的客观部分是真实的,能经得起公司的任何背景调查。优化的部分是自己的实习/工作经历。
我们要明确简历的目的是为了拿到面试,而HR筛选简历最看重的点是实习经历,因此这一部分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优化。
所以,我们要在最大限度内去优化自己的经历,而不是修改客观事实伪造经历!
不止一位投行导师强调过,自己拿到投行面试邀请的简历都至少修改过20遍,从选词的斟酌到排版,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非常较真。也见过很多同学简历修改了两三遍就想拿到投行面试,这基本不可能。但是我们都知道,很多实习经历其实都在“打酱油”。即使是外界认为含金量极高的投行实习,一进去做实习生的时候,谁不是从复印文件、修改PPT排版和拼写、跑腿这些“酱油工作”开始的呢?
那优化简历的精髓,就是如何把自己“打酱油”的部分写得吸引人!
即使是不起眼的螺丝钉工作,也要从中找出自己擅长的部分和优势,着重描述实习中锻炼到的能力,目的是为了向招聘官展示自己和目标岗位的匹配程度。
2
简历优化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投行标准?
那么,怎么样才能合理优化简历,让自己拿到面试邀请呢?主页君干货奉上↓
1
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更深的理解
简历优化范例一:
??简历优化后:在XX岗位通过用户分析、数据采集,提高用户满意度。
??真实情况:接客服电话,记到Excel,解决用户日常问题。简历美化范例二:??简历优化后:协调Leader每日行程,安排访客到访登记,参与每个访客会议并进行会议记录,负责跟进多个潜在合作方后续合作事项。??真实情况:做会议记录。简历美化范例三:??简历优化后:咨询公司实习,工作内容寻找专家进行访谈,收集数据并整理。??真实情况:打Cold-call和在街上发问卷。可以看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实习内容,也可以优化成符合目标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当然,简历包装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对自己工作职责和岗位的深层理解。2
投行导师是怎么修改简历的?
那对于应届留学生来说,我们怎么优化简历才能达到投行或咨询这种顶级公司的标准呢?主页君的建议是找有经验的人来修改,比如自己进了投行或咨询的学长学姐,或者是DBC的导师。毕竟在公司内部就职的人,更了解需要招聘的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内容是HR希望看到的。举一个DBC导师给求职投行同学修改简历的例子,下图左边是同学自己修改两遍之后的简历,而右边是导师根据招聘需求给出的优化建议:△修改前
△修改后
我们具体来看优化的内容:简历格式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这是面试官看到简历的第一印象。投行招聘官曾经透露过,自己会因为简历上一个小错误就直接淘汰这份简历。而这个小错误,不一定是语法、拼写的问题,甚至是字体的一致性、是否空行等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写实习经历,最好能用STAR法则(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项)来描述。写清楚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完成,达到了什么样的结果等。
同一件事,如何用STAR法则描述得更符合招聘官的预期?
??苍白无力的陈述:Responsiblefordevelopingnewbusinessfor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