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客户会问到银行贷款利率那么低,为什么政府还要高成本通过信托资管定融等模式来融资呢?
就这个问题,参知来简单探讨一下。
地方政府对外融资的主要途径:
◆一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在政府平台中都是借款的主要来源,这类贷款的资金成本一般在年化6%-7%左右。一般商业银行贷款期限5-10年居多。银行除了通过贷款给政府平台资金,还会通过非标资产给政府平台输血,比如:银行理财资金可以购买地方政府平台作为融资方是信托、资管、私募债等金融产品。
◆二发债融资◆发行公开债券的融资成本通常比银行贷款成本还低,一般利率在3-7%之间,规模一般都是数十亿体量,期限在5年以上,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时通常会用到此类融资工具。公开债券融资的占比就要看当地的经济实力,经济越好的占比就越高,经济条件越差的根本就没法公开发行债券。所以经济好一些的地方政府会打造几个信用评级不错的发债政府平台,但是贫困地区因为预算收入太少,它就很难有优质的政府发债平台。公开发行的债券属于标准化资产,发行的债券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公开流通买卖。
◆三保险公司借款◆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跟银行贷款差不多,因为险资本身资金成本低,而且期限长,投放到政信类项目上的期限也很长,而且一般资金量比较大,是政府平台很大的资金来源之一。
◆四非标类融资◆主要指的是:信托、资管、定融等的融资。同一家政府平台从这三个通道上获得的融资成本差异不大,基本在10%左右,当然经济越不好的地方,成本会更高,总成本不止10%;此类融资规模通常在5亿以下,然后贷款期限基本都在2年以内,极少有3年期的贷款。只是不同的金融机构,因为其品牌溢价不同,金融机构自身留存的管理费比例有差异,从而导致投资人的实际获得的收益略有差异。比如都是投资万,信托的实际年化收益率7.5%-9%,资管8.5%-9.5%、定融8.5%-10%左右;只是定融计划的起投门槛最低,基本10万就可以投资,相比政信信托、资管的或万起投的门槛要低很多。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什么不全从银行拿贷款?
地方政府举债的目的主要是为建设地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建设新城、新区,动不动就需要数年、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建设完,尤其是各个地方新区的那些建设项目,前期资金投入都是巨大的;随着基建设施的完善,土地价格才会起来,招拍挂后政府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样各类企业逐渐落户进入新区后,人气带来新区的土地价格的上涨,从而做到良性循环。但一个大型基建项目不同阶段,项目建设资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时期使用的资金量也不同。假如从基建项目一开始直接找银行贷款,一次性借最长期限、借项目总投资的金额量,这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金闲置,资金都是有成本的,大量资金闲置带来的成本量还是比较大。所以现实中政府平台在融资需求上:各种长期、中期、短期不同期限的资金,各种低、中、高成本的资金也全都要用上,以长期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公开发债为主,配置部分中、短期的信托、资管、定融计划资金去补充项目资金的流动性需求。从而实现整个基建项目投资周期完成后,资金使用成本最低化。举个例子:上级的文件要求可以融资50亿,总成本控制在8以内,那政府平台公司可以通过公开债,银行,险资,信托,定融等方式组合来借钱,前文讲过了各种通道的成本不一样,那他通过组合的方式从期限规模上差异化就可以把总的成本给综合下来而达到上级文件的要求。
总而言之,对于政府平台来说,银行贷款是必须一直都要用的主食;公开发债券是有资格的平台才可以点的主菜;信托、资管公司贷款算是配菜;定向融资计划,对政府平台来说更像零食,偶尔用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