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时,自己投简历和熟人内推,先用哪个

大家好,我是JackZhao,幽哥铁粉,非常开心能有机会参加幽哥9月2号在深圳的聚会。

金秋九月正值丰收时节,也是台风多发季节,不过群友们热情满满座无虚席,幽哥难得时隔多年回到深圳,提前一天来到深圳聚会酒店下榻,完美避开台风苏拉。

这次聚会大咖云集,师兄们无私分享了求职跳槽和升职加薪的实战秘籍,再结合幽哥的职场宝典引路,相信大家都能将宝典的精髓充分融入到个人跳槽和加薪的执行策略中来。

我结合个人的一些经历和期间向幽哥以及师兄们请教的经验,下面谈谈求职时关乎内推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幽哥和群友们不吝赐教帮忙指正。

1内推的巨大助力

社招体制内求职时,一般会遇到关系户,没遇到关系户反而显得不正常了。中国到底还是个人情社会,随处都有体现。分享两个案例吧。

案例一:研究生毕业时,导师说我愿意的话他可以帮我运作到某大学当老师。(让我先准备个W到5W)。当时有同学去了钦州学院(现北部湾大学),也说可以推荐我去面试,导师说不推荐,因为那边的院长刚换届,不是直系学长,去了不好发展甚至会被打压。

我这个同学去了混得还是不错,他找院长推荐去了院长自己的母校读博,和院长关系搞得非常好,我比较看好他以后有可能当上院长。

年我密集求职海投发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社招服务管理岗位。细看招聘要求有一条,需要在校教职工写的推荐信以及当下就职公司领导签字盖章的推荐信。如果没有这2封推荐信,连投递简历的资格都没有。

好在当时有同学在里面做指导员(后来跳槽去了深圳某理工大学)帮我写了推荐信,不过视频面试当天我才得知,2个岗位需求10个人有多个人面试。这多人都是有哈工大教职工写的推荐信。

我知道这是陪太子读书了,自我介绍完连问题都没问面试官就直接催下一个了。普通教职工写的推荐信和教务主任写的推荐信,不是一个分量。

案例二:有同学在深圳某行总部工作,下届学妹找工作时找他内推。他前前后后帮这位学妹运作了很多,学妹反复确认有offer一定会确认入职。结果收到offer后学妹竟然放鸽子了,问了半天才肯说是去腾讯了。

后来这位同学和学校就业处的领导说,我们学校的内推,至少他们总行那里已经进入黑名单,以后学弟学妹再想进来就得靠千军万马独木桥的竞争了。除此之外,他还得给领导和人力赔礼道歉,在领导心里的靠谱程度也减分了。

找工作多拿几个offer当备胎是正确的,以防公司突然毁约。这位在银行工作的同学也是签了南山某个国企集团总部的三方就业协议并毁约去了某行,赔偿金5千也没给。这里也是常规操作,不理解的朋友多去看宝典即可。

这里重点说下学妹的操作,答应有offer就入职在先,结果别人辛苦运作后她却毁约。不谈道德问题,至少她的行为让这个学长比较难堪。大家觉得呢?

2内推和海投的顺序如何确定?

除了人脉关系带来的工作机会,猎头也是内推渠道的一种。区别是猎头对简历的要求是%胜任并且要求1到个月的工资作为猎头佣金,人脉关系推荐渠道则没有明确标价,一般是给个到5千或者工资的三分之一吧。

虽然没有猎头收费高,但是人情消费也是消费。人情积累不容易,但是消耗一次就少一次,得用在刀刃上才行。

内推和海投的顺序,这里我认为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

2.1在职状态

在职状态时,优先通过社交人脉关系寻找大公司的内推机会。骑驴找马没有失业焦虑,求职时的底气也相对充足,不会因为只有一个offer而仓促接受,避免入职后会迅速开启新一轮求职从而在简历上留下几个月的短暂工作经历。

大公司的HR也喜欢从别的公司挖掘在职优秀人才,经验丰富上手能用。公司内部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内推,会大大减少HR海筛简历的时间,原计划需要1到2个月时间才能完成整个招聘流程,因为内推人才各方面都合适把流程缩短到2周左右。

如果公司通过猎头渠道还要付一笔高昂的猎头费,公司员工内推只需要给内推奖励即可,成本上也更低,内推来的人才也更容易留住。

公司员工人脉关系多的还可以把内推做成一门副业。有个比亚迪的同学几乎每月都能内推一个操作工,一年下来就是五六万了,这个副业也比较轻松,只是必须依托公司的平台。

这里尤其要提醒下,内推前不要着急投递公司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qiancaoc.com/bxyz/12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