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
学历包含了学校背景、学历、专业、成绩、英语水平和毕业时间。首先,“四大”是有targetschool的,这是领英统计的四大在美国的目标院校。我们对标中国的话,双一流高校肯定是极好的,但是专业特别突出的财经类院校也是会被囊括进去的,比如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对标世界的话,QS是一定可以被系统囊括进去的。至于学历的话,本科是基本条件。其次是专业,四大只招收金融财会专业的同学,这已经是老论调了,自从四大开始着力在咨询业务、数字化转型业务之后,可以说专业已经不是一个门槛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计算机、工科背景的同学会得到更多的青睐。所以,大方将自己的专业写清楚,最好附带专业课程,尤其是和四大业务有关系的课程。如果你在大学期间修了双学位,像金融+计算机、经济+数据分析、工科+财会……这类型的组合,那简直就是四大的宠儿。然后是成绩,在简历中写成绩的原则是:如果很好,例如前20%,那就应该显著标识排名和绩点,如果不是,这个指标就不写了,咱没必要暴露自己的短板。所以我们在简历的第一栏“教育背景”下的描述应该是这样的:2实习项目经历
我们在求职的时候,应该绷着这样一根弦:能够对我形成竞争威胁的一定是水平和我相当的人。此时,实习和项目经历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是比学历更能让HR直观感受你价值的东西。这一条目中尤其注意,实习和项目要分开写。实习是一个过程性的描述,注重公司和部门,是突出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告诉HR的信息是:我能干什么,且有xx家公司为我背书;项目是一个结果性的描述,注重方法和效益,是突出个人优势的最好方法,它告诉HR的信息是:我能做好什么,并且确实产生了客观的成绩。但两者所使用的描述方法是一样的——S(situation)T(task)A(action)R(result)说白了就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采取了什么行动,最终获得了怎样的结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关于这部分,我们说一点小tips:少用“虚词”,多用实词。什么是虚词?比如分析、参与……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分析客户需求,制定筛选标准,明确目标人群,选定投放平台……”给人的感觉是假大空,看似干了很多,又感觉什么都没干。这个时候就要多用实词,能够体现具体动作和行为的实词。那么该用什么样的实词呢?这其实就涉及到了第二个小tips:写经历描述不能只想着自己干了什么,而应该多想自己为什么干?怎么干的?还拿刚刚的例子,我们将其细化一下:分析客户需求——访谈了解客户产品,搜集其市场报告与行业报告,提炼关于产品的五项核心竞争力,并为每一项竞争力匹配消费群,与客户沟通后明确其中四项,完成标准筛选,并得到认可。选定投放平台——综合比较20个互联网内容平台各自的特点,提炼其突出优势和最大受众的身份标签,与产品调性进行匹配,试投放商品页跳转率高达60%。往往我们写经历描述的时候不是让HR看我干了什么,更多时候是要让HR明白我们有多厉害:一个有前期统筹、中期执行、后期产出的候选人是很受欢迎的。第三个小tips:用数据说话简历的作用是推销自己,让HR看到自己的卖点,作为应聘者最好的卖点无疑是能为公司带来实际产出,没有什么能比数据更能直观的体现产出了。这一点在项目描述中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最好采用谷歌的职位描述方式:通过做Z,完成了X,实现了Y的变化。3证书
最后是证书。关于证书的填写,我们主要明确一个点:针对性。如果你应聘四大,那么CPA、CFA这些证书就是最重要的,可千万别把什么营养师、健身教练资格证写生去了,显得格格不入……而“针对性”对“技能描述”这一项同样重要。一般而言,四大的职位要求中,有很多明确标识熟练使用Excel、熟悉MySQL等要求,那么这些就是简历中必须出现的关键词——有助于在机筛的时候露出。以上,是一定、必须、千万要注意的内容。我们也发现了:这些简历内容真的是通过内容优化可以优化出来的吗?相信不少同学在读的过程中也有疑问:“呵,有这些经历,我有必要发愁我的简历吗!”没错,正如开头那句话——“人这一生,都在为简历打工”,四大HR最喜欢的不是某份简历,而是简历所映射的人,这就是90%的人都会有的误区——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简历的内容,而在于我们作为一名求职者的经历和经验。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