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人都会,唯独我无所适从的技能。
在年9月份之前,我是有点抗拒参加有陌生人参加的活动的,因为每次活动中必有一个环节——做自我介绍。我虽然有点名气,好像也取得了一点成就,但是我始终找不到自己值得炫耀的那个点,由此推出自己的自我介绍实在没啥好说,我只能告诉你我叫什么。在这样的场合我特别喜欢碰到一个特别喜欢提问的人,因为这样我的自我介绍就变成了,他提问一个问题,我回答一个问题,遇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还是可以说不少内容的。但是并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也并非每次大家都有足够的耐心等你沉默许久后的自我介绍,而且这样的环节进行后自己对自己的失望感油然而生,别提有多不沮丧了。
年10月份,我在母校参加了一场学习经验分享会,我是分享嘉宾。在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我让几个同学先简单的做了一个自我介绍,然后分享了如何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主要说什么,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简单的分享。等我分享完这些内容,我知道同学们参加这场分享会有真正的收获了,不再是空对空的经验分享,自己非常的高兴。
年1月5日,我在观看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刘永沛教授主持的公开课《法律谈判》上看到于娟娟律师花费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让同学做1-2分钟的自我介绍,在这过程中还发生了教与学的碰撞。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竟然花费近3个小时的时间听别人的自我介绍,而且还强迫我做自我介绍,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其实我是非常熟悉这种逻辑的,而且自己也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格外珍视自己的时间,绝不允许他人去浪费。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实践中我在不少时候又是一个绝对的忠实倾听者,只要你愿意说,面对面的时候我就安静的在那里听你把话说完。其实如果大家阅读过昨天我写的那篇《被摊平的教育——请继续前行!》就不难理解当前学生的时间逻辑,这可能是我们的不少老师无法理解的。总之一方面我们理解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我们又很想告诉学生在不少时候必须放弃这种想法,应该尊重一些教学与实践活动安排。虽然没有真正的成为一名教师,但是组织的活动无数,很多时候自己付出巨大的心血想让参与者从中受益,但是往往是参与者寥寥,不愿意为此付出而被迫取消或草草结束。在这方面不少老师也一定有同感,很多老师也选择了放弃。在此,我们必须向那些坚持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坚持正确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不怕学生当时骂他们,不怕部分学生不选他们的课,甚至发生冲突,等到多年之后学生发来感谢的信息,双方才释然的对视而笑。
咱们言归正传。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次的自我介绍,特别是法律人未来也一定要无数次的在不同场合自我介绍,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掌握了自我介绍的能力,不是他们不善于言谈,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做自我介绍,例如28岁之前的我,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自我介绍先分为限定格式的自我介绍与不限定格式的自我介绍。对于前者只要我们完全套格式就可以了,例如答辩复试等;对于后者才是考验我们自我介绍水平的。
根据经验,建议我们每个人至少都先准备好3个版本的自我介绍,分别为一句话的自我介绍、1分钟的自我介绍、3分钟的自我介绍。在此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功课,那就是看看自己1分钟、3分钟最多可以说多少字,让我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时间把控感。
我当前比较推崇的自我介绍构成为:第一,我是谁,叫什么名字,我从哪里来;第二,我因为什么来到这个场合;第三,我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价值;第四,我希望从中收获什么或者需要大家给予我什么。
这样我就可以把自我的3个版本自我介绍分享如下:
一句话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赵广开,学术之路